• 03
  • 首页banner
  • 四川省文化馆
  • 自定义广告名称
  • 自定义广告名称
  • 1
  • 2
  • 3
  • 4
  • 5
  • 四川省非遗项目

 

    2008年公布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渠县耍锣鼓”是秦汉时期宕渠人民在劳动之余所创造出来的愉人愉情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宋、元、明、清、民国发展很快,后经自发式、家族式传承延续至今。它是产生并流传于渠县民间的一种传统打击鼓乐,也是多种情绪表现的一种打击艺术。其乐器包括鼓、大锣、钹、包锣、马锣五种七件,它演奏的曲牌内容丰富,风格各异,打法灵活多变,有顺、倒、兼、合、顺兼、倒兼、顺合、倒合、每种打法又分一、二、三换,一个曲牌可打出二十几个乐段,极富情趣和艺术创造力。
    “渠县耍锣鼓”内容丰富,曲牌多样,用途广泛,遍及城乡。活动空间较广,千百年来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听,这种器乐主要用于民间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范围。
    “渠县耍锣鼓”由六种乐器组成,各种乐器的打法和起的作用各不相同:“鼓打全面”,既自始至终,点点俱到,负统领、指挥的责任。大锣“逗硬”,音响敞亮,协助鼓手压阵;“镲子”见机行事,“填空嵌花”,即使错打一、二也不碍事;“包锣显点”、“马锣同行”,节奏感很强 。
    具有主要的历史价值和精湛的艺术价值。其历史价值是:“渠县耍锣鼓”与诸如《竹枝歌》、《巴渝舞》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一样,是研究賨人历史的依据,是承传宕渠风土人情生活习性的载体。其艺术价值是:渠县耍锣鼓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收入曲牌达135支,数量丰富,打法变化多,是境外器乐所绝无仅有的。渠县耍锣鼓具有“山锣”、“水锣”、“坝锣”的不同特点,对于探索和研究中国民乐艺术是一份难得的地域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