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
  • 首页banner
  • 四川省文化馆
  • 自定义广告名称
  • 自定义广告名称
  • 1
  • 2
  • 3
  • 4
  • 5
  • 达州市非遗项目





【民间音乐】
资源项目名称:薅秧歌 
       薅秧歌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全境的一种劳动山歌,是开江劳动人民在从事特定的劳动——水田薅秧时,面对大自然,即兴自由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民歌体裁形式。
      薅秧歌渊远流长,历史悠久。隋唐时期流行的《竹枝歌》,源于四川东部(现重庆)一带民歌,唐代诗人刘禹锡根据民歌改作新词《竹枝词》,使川东北民歌广为传唱。开江毗邻重庆,引用竹枝词,融入本地民歌,代代相传,逐渐形成具有浓厚地域特色的开江薅秧歌。1986年前宝塔坝乡农民歌手周大才根据薅秧歌曲调填词创作的《薅秧情歌》,出席省、地文艺汇演,因为声腔高亢豁亮,音色雄浑圆润,成都锦江宾馆为之大震,举座皆惊。2005年,开江文艺工作者根据薅秧歌创编成舞蹈《薅秧扭扭》,参加达州市巴山艺术节,获得创作表演一等奖。
      薅秧歌歌词以二二三节奏的七言句式为主,一首歌大都为四句,第一句常与薅秧场景有关,如“大田薅秧行对行”、“薅了上丘薅下丘”等,其余几句由第一句引发。开江薅秧歌的声腔高亢豪放,调式灵活多变,旋律婉转悠扬,节奏相当自由,能够把劳动人民的粗犷旷达、艰苦卓绝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薅秧歌传承主要靠民间口传,如今健在的第三、第四、第五代传人均是本乡本土的农民。
      2007年3月,薅秧歌已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


返回顶部